播放记录

青年电影高峰会论坛系列:优秀青年电影人到迈入国际电影视野明日之子

时间:2022-04-09 01:57:23阅读:3450
benjamin第四届浙江青年电影节,已于11月11日在杭州盛大开幕。在电影节期间,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举办的2017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同期举行。在成功
    • 高峰

      中国男

      高峰,1971年04月22日诞生于辽宁沈阳,原中国足球队运动员,现任中国明星足球俱乐部CEO。1984年进入辽宁少年足球队,1988年进入北京青年足球队,1990年进入北京国安足球队…

    benjamin

    第四届浙江青年电影节,已于11月11日在杭州盛大开幕。在电影节期间,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举办的2017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同期进行。

    在成功结束青年导演项目路演培训和电影配乐训练营以后,高峰会再度迎来了颇受青年电影人欢迎的论坛环节。2017的论坛别离以“明日之子:国际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青年电影人”和“青年导演创作之路共享”为主题,邀请享誉海表里的资深电影人、专家、选片人和优异青年导演代表一路,与参加本次高峰会的青年电影人共享交换。

    “明日之子:国际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青年电影人”主题论坛嘉宾:

    焦雄屏:曾任金马奖主席,两岸三地青年导演推手、著名电影监制,其监制的作品包括《十七岁的单车》、《听说》、《白银帝国》、《被偷走的那五年》、《意外的恋爱时光》、《蓝色大门》、《爱你爱我》、《》等。多年来,她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系,并担任世界各大电影节评委。

    石坂健治

    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选片主席。日本映画大学院长/教授

    1990年至2007年,作为日本国际交换基金会的电影协调员,组织并管理了70多个亚洲和阿拉伯电影项目,包括1993年印尼电影节、1999年中国电影周、2001年韩国电影项目、2003年泰国电影节和2006年阿拉伯电影节。以后在2007年加入东京国际电影节担任节目总监一职。并自2011年起,担任日本映画大学教授,在2017年升任该校院长。他也是一位影评人,其近期的著作包括在2008年发表的《致纪录片的海——记录电影作家・和土本典昭的对话》以及2012年发表的《亚洲电影的森林》。这个下昼,他们将用自己对青年影人最诚挚的关切和最宝贵的经验为青年电影人打开国际电影市场之门。

    乔凡娜·芙维

    多伦多电影节选片人; 罗马电影节评审委员

    乔凡娜·芙维专门推广来自内地、香港、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地区的电影新作和新晋电影人。芙维现居住在意大利,是罗马电影节评审委员会中的一员,在过去20多年里,一向为多个机构担任电影顾问和电影收购经理职务,此中包括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和都灵电影节。目前,芙维是罗马知名电影公司Filmauro的电影收购主管。除此以外,芙维还曾在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所拍摄的电影《末代皇帝》中担任历史和文化研究职员,还曾在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日本东京Filmex电影节、台北国际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中担任评审委员。在1997年,她更是担任了由知名演员及导演艾伦·米勒执导,并由知名制片人及导演张艺谋师长策划演出的纪录片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建造助理。

    本杰明·伊洛斯 Benjamin Illos

    戛纳电影节平行单元的“导演双周”选片人

    “导演双周”始于1968年“蒲月风暴”以后,将在2018年迎来五十周年纪念。

    “导演双周”努力接纳各种影视表现形式,重视科幻作品和纪录片的年度建造。并鼓励独立的边缘电影建造、当代流行元素、小我才艺展示和原创导演声音的涌现。

    马昌 Nick Marchand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中国和东北亚区艺术项目总监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参赞

    马昌是一位作家、导演、艺术指导和建造人,在中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从事艺术工作已有25年。马昌此前曾担任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艺术与创意家当项目总监。他曾是2015中英文化交换年、2016年“永恒的莎士比亚”大型活动和2017“灵动青春”大型活动创意总监,带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的团队跨区域工作。在来中国工作之前,他曾是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澳大利亚区主任。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发展和推出新的舞台和银幕作品。在英国,他曾为皇家宫廷剧院、艾尔美达剧院和脱节剧团工作。在澳大利亚,他曾担任格里芬剧团艺术总监和悉尼戏剧团2号码头剧院建造人;此前,他还是福克斯澳大利亚工作室特洛普内斯特电影编剧中间的开发经理,主持完成了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单元获奖剧情长片《动物王国》和《斩蛇》这两部影片的脚本创作,后者在2014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首映。

    Pieter Fleury

    原荷兰电影基金纪录片部主管,纪录片、商业片、短片导演和制片人。曾担任金猴企业独立导演、制片, 他也是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的高级顾问,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院讲师。Pieter师长还曾在浩繁欧洲和国内的电影节担任评委。他还是两年前签署的中国、荷兰电影合拍协议的发起者和幕后推手。

    “青年导演创作之路共享”主题论坛嘉宾:

    梅峰:著名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2004年作为文学策划参与的《紫蝴蝶》入选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06年联合编剧《颐和园》,该影片入选2006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09年编剧作品《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2009年法国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2年联合编剧作品《浮城谜事》,入选2013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影片入围台湾第49届金马奖“最佳原著脚本”提名。影片获得第七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而2016年导演并联合编剧的《不成问题的问题》获得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第53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改编脚本奖。

    乔梁: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

    其作品多次斩获海表里知名电影奖项。电影代表作品包括:《梅雨季节》,《贞贞》,《》,《我自己的德意志》,《时尚师长》,《前妻》,《基隆》,《小情书》,《塬上》。2017年作品《塬上》获得第39届莫斯科电影节圣乔治最佳影片奖,第4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纪念奖,第十三届中美国际电影节“金天使奖---最佳影片”,入围第39届开罗国际电影节Festival of Festivals 单元,提名第31届金鸡奖中小成本最佳影片,同时也是第一届中非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2014年作品《基隆》获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低成本影片提名,男演员,女演员提名,并获最佳低成本导演奖。

    郭柯:1980年诞生于中国成都,1998年毕业于香港“巨采”艺员培训班。以后别离以副导演的身份参与了50多部影视作品的建造。在拍摄纪录电影《二十二》之前,郭柯导演了他的首部纪录短片《三十二》——一个关于一位92岁的中国“慰安妇”幸存者和她的中日混血儿子的故事。该片获得了多个国表里奖项,此中包括2013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奖等。另外,该片还在2014年美国纪录片电影节、伦敦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马尼亚人权国际电影节等国际影节展映,并获得多项提名。

    王飞飞:导演、编剧。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导演,电影节策展人。以策展人和选片人身份参与中国独立影像展 (CIFF),FIRST青年电影展,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等,是国内目前最重要的青年电影推手之一。同时王飞飞也是一位网络短篇小说作者及兼职大学教师。 2008年电影短片《下关》入围第六届中国独立影像展; 2013年电影短片《公园》入围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作品;《何日君再来》为王飞飞导演剧情长片处女作。

    周全:电影导演。美国电影学院导演系艺术硕士、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传布学学士;曾入选柏林国际电影节天才训练营、台北金马电影学院。首部长片作品《西小河的夏天》入选2017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并获得KNN观众奖。该项目曾获得2015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大奖,入围2015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优异青年导演创投项目。

    giovanna

    成就国际电影明日之子 跨国际合作差异探讨

    论坛“明日之子:国际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青年电影人”从中国电影现状着手,焦雄屏指出,随着中国电影业的崛起,其成为国际第一大电影市场指日可待。这样的现状对于青年电影人是机遇也存在挑战。面对国内庞大的观众群体和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要接受国际电影行业的肯定,参加的五位嘉宾从自己的专业和经验角度给出了精彩的阐明解答。

    受市场环境影响而愈发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影片在国际电影节是否越来越“不受欢迎”? 本杰明·伊洛斯认为恰恰相反,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巨大,在欧洲例如荷兰、英法等地更加如此。Pieter则指出中国电影,包括纪录片入围国际电影节的数量没有削减的同时,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频频获奖,还有一些独立建造的纪录片非常优异。

    中国电影目前涵盖的文化和所展现的形象,在平衡本土和国际市场方面需要青年电影人努力的方向?马昌以美国独立电影在某段时间被“扼杀”为例,指出了资本和电影艺术平衡的重要性。本杰明·伊洛斯则以电影《星球大战》为例,中国青年导演依旧要植根本土,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更多的呈现属于中国本土的文化和影像印象,毕竟中国市场之庞大也不容忽视。

    而对于中国青年电影人已经具有的上风和可能存在的改进,嘉宾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石坂健治认为“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参与感增多,很多还获奖了,我们需要改变对中国电影整个家当的形象概念。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国际进行电影学习,他们的留学经验可以帮助缩短与国际电影的距离。”

    乔凡娜·芙维指出:“应该加强中国青年电影人在国际电影节的参与感,海外留学经验都便于他们更好的领会世界电影行业发展情况,这需要他们不竭鉴戒学习,也需要来自电影结构和制片人等的帮助。”

    参加的青年电影人也在交换互动环节提出了中国电影人关注的问题,类似市场进入问题、文化差异导致的合作问题,甚至是资金和审核问题,嘉宾们也倾其所有为青年影人逐一解答。这些中国电影的明日之子们,在才华以外,需要的是勇气、自信、技巧和不竭的成长 ;来自国际市场、国际电影节的机遇和帮助也同样重要。

    聆听优异青年电影人自己的声音 为成功谱写序曲

    主题论坛“青年导演创作之路共享”在著名导演同时也是北京电影学院导师的梅峰、乔梁,以及优异青年电影导演郭柯、周全、王飞飞的共享中为更多的青年电影人指明方向。

    擅长纪录片拍摄的青年导演郭柯,以他方才取得优异成绩的电影《二十二》为案例,提出“青年导演真实的考验来自第二部作品,那才是考验导演本人初心的环节”;毕业于AFI,对于电影的海外建造十分熟悉的青年导演周全则通过首部长篇《西小河的夏天》总结到“将西方留学经验与中国合作经验的融合能够为电影带来完全差别的观感“;具有雄厚电影实操经验的青年导演王飞飞在解读其长篇处女作《何日君再来》的同时也道出了“青年导演的首部作品更多处于自我坚持和肯定,而不是依靠创投或外界支持”的经验之谈。

    有优异青年导演的共享,也有来自资深电影人的启迪。梅峰为青年电影人践言:“电影不是一小我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用最有效的方式工作配合,妥协有时候是环节。”乔梁也以经验告诉在场的每一位:“热爱你的行业和岗位,带着责任感和专业度工作,达成团队间的相互欣赏和鼓励至关重要。”短短两小时的论坛,在理论和实践交叉出的梦幻火花中不竭达到高潮。

    有精彩的经验共享,就有对电影奇迹孜孜不倦的渴求。在聆听过优异青年导演对于作品的建造、团队搭建、完成以及未来目标以后,现场的青年电影人也在Q&A的互动中表现出了更多对电影知识的渴求。从创投路演的预备到与海外电影建造团队合作的磨合,从合作方的选择到与制片公司的合作……嘉宾们也逐一给出领会答。每一句话都是来自先辈的经验,都成为青年电影人未来道路的坚实基石。

    作为本次主题论坛的主办方,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始创于2014年,是中国电影基金会下设的唯逐一个支持青年电影奇迹的公益基金。基金搭设公益服务平台和青年电影人材培育平台,扶持和推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电影项目,提升中国电影新生力量的影响力。成立不久就推出了青年电影项目征集、评选、奖励活动,举办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行业论坛等活动。并将一批青年导演、制片人推送至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东京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的工作坊学习交换。并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了和国际电影大师对话的平台。

    愿我们与青年电影人并肩前行,在通往中国甚至国际电影市场的道路上不竭展现更好的自己,成就属于新一代中国电影人的华彩乐章。

    kenji老师nickpieter从左到右:焦雄屏、kenji、giovanna、benjamin、nick、pieter郭柯焦雄屏梅峰王飞飞benjamin

    第四届浙江青年电影节,已于11月11日在杭州盛大开幕。在电影节期间,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举办的2017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同期进行。

    在成功结束青年导演项目路演培训和电影配乐训练营以后,高峰会再度迎来了颇受青年电影人欢迎的论坛环节。2017的论坛别离以“明日之子:国际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青年电影人”和“青年导演创作之路共享”为主题,邀请享誉海表里的资深电影人、专家、选片人和优异青年导演代表一路,与参加本次高峰会的青年电影人共享交换。

    “明日之子:国际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青年电影人”主题论坛嘉宾:

    焦雄屏:曾任金马奖主席,两岸三地青年导演推手、著名电影监制,其监制的作品包括《十七岁的单车》、《听说》、《白银帝国》、《被偷走的那五年》、《意外的恋爱时光》、《蓝色大门》、《爱你爱我》、《洞》等。多年来,她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系,并担任世界各大电影节评委。

    石坂健治

    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选片主席。日本映画大学院长/教授

    1990年至2007年,作为日本国际交换基金会的电影协调员,组织并管理了70多个亚洲和阿拉伯电影项目,包括1993年印尼电影节、1999年中国电影周、2001年韩国电影项目、2003年泰国电影节和2006年阿拉伯电影节。以后在2007年加入东京国际电影节担任节目总监一职。并自2011年起,担任日本映画大学教授,在2017年升任该校院长。他也是一位影评人,其近期的著作包括在2008年发表的《致纪录片的海——记录电影作家・和土本典昭的对话》以及2012年发表的《亚洲电影的森林》。这个下昼,他们将用自己对青年影人最诚挚的关切和最宝贵的经验为青年电影人打开国际电影市场之门。

    乔凡娜·芙维

    多伦多电影节选片人; 罗马电影节评审委员

    乔凡娜·芙维专门推广来自内地、香港、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地区的电影新作和新晋电影人。芙维现居住在意大利,是罗马电影节评审委员会中的一员,在过去20多年里,一向为多个机构担任电影顾问和电影收购经理职务,此中包括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和都灵电影节。目前,芙维是罗马知名电影公司Filmauro的电影收购主管。除此以外,芙维还曾在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所拍摄的电影《末代皇帝》中担任历史和文化研究职员,还曾在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日本东京Filmex电影节、台北国际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中担任评审委员。在1997年,她更是担任了由知名演员及导演艾伦·米勒执导,并由知名制片人及导演张艺谋师长策划演出的纪录片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建造助理。

    本杰明·伊洛斯 Benjamin Illos

    戛纳电影节平行单元的“导演双周”选片人

    “导演双周”始于1968年“蒲月风暴”以后,将在2018年迎来五十周年纪念。

    “导演双周”努力接纳各种影视表现形式,重视科幻作品和纪录片的年度建造。并鼓励独立的边缘电影建造、当代流行元素、小我才艺展示和原创导演声音的涌现。

    马昌 Nick Marchand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中国和东北亚区艺术项目总监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参赞

    马昌是一位作家、导演、艺术指导和建造人,在中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从事艺术工作已有25年。马昌此前曾担任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艺术与创意家当项目总监。他曾是2015中英文化交换年、2016年“永恒的莎士比亚”大型活动和2017“灵动青春”大型活动创意总监,带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的团队跨区域工作。在来中国工作之前,他曾是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澳大利亚区主任。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发展和推出新的舞台和银幕作品。在英国,他曾为皇家宫廷剧院、艾尔美达剧院和脱节剧团工作。在澳大利亚,他曾担任格里芬剧团艺术总监和悉尼戏剧团2号码头剧院建造人;此前,他还是福克斯澳大利亚工作室特洛普内斯特电影编剧中间的开发经理,主持完成了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单元获奖剧情长片《动物王国》和《斩蛇》这两部影片的脚本创作,后者在2014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首映。

    Pieter Fleury

    原荷兰电影基金纪录片部主管,纪录片、商业片、短片导演和制片人。曾担任金猴企业独立导演、制片, 他也是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的高级顾问,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院讲师。Pieter师长还曾在浩繁欧洲和国内的电影节担任评委。他还是两年前签署的中国、荷兰电影合拍协议的发起者和幕后推手。

    “青年导演创作之路共享”主题论坛嘉宾:

    梅峰:著名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2004年作为文学策划参与的《紫蝴蝶》入选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06年联合编剧《颐和园》,该影片入选2006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09年编剧作品《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2009年法国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2年联合编剧作品《浮城谜事》,入选2013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影片入围台湾第49届金马奖“最佳原著脚本”提名。影片获得第七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而2016年导演并联合编剧的《不成问题的问题》获得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第53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改编脚本奖。

    乔梁: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

    其作品多次斩获海表里知名电影奖项。电影代表作品包括:《梅雨季节》,《贞贞》,《飞》,《我自己的德意志》,《时尚师长》,《前妻》,《基隆》,《小情书》,《塬上》。2017年作品《塬上》获得第39届莫斯科电影节圣乔治最佳影片奖,第4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纪念奖,第十三届中美国际电影节“金天使奖---最佳影片”,入围第39届开罗国际电影节Festival of Festivals 单元,提名第31届金鸡奖中小成本最佳影片,同时也是第一届中非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2014年作品《基隆》获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低成本影片提名,男演员,女演员提名,并获最佳低成本导演奖。

    郭柯:1980年诞生于中国成都,1998年毕业于香港“巨采”艺员培训班。以后别离以副导演的身份参与了50多部影视作品的建造。在拍摄纪录电影《二十二》之前,郭柯导演了他的首部纪录短片《三十二》——一个关于一位92岁的中国“慰安妇”幸存者和她的中日混血儿子的故事。该片获得了多个国表里奖项,此中包括2013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奖等。另外,该片还在2014年美国纪录片电影节、伦敦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马尼亚人权国际电影节等国际影节展映,并获得多项提名。

    王飞飞:导演、编剧。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导演,电影节策展人。以策展人和选片人身份参与中国独立影像展 (CIFF),FIRST青年电影展,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等,是国内目前最重要的青年电影推手之一。同时王飞飞也是一位网络短篇小说作者及兼职大学教师。 2008年电影短片《下关》入围第六届中国独立影像展; 2013年电影短片《公园》入围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作品;《何日君再来》为王飞飞导演剧情长片处女作。

    周全:电影导演。美国电影学院导演系艺术硕士、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传布学学士;曾入选柏林国际电影节天才训练营、台北金马电影学院。首部长片作品《西小河的夏天》入选2017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并获得KNN观众奖。该项目曾获得2015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大奖,入围2015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优异青年导演创投项目。

    乔梁周全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