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0
董倩

董倩

中国大陆女主持人,播音员
别名:未知
身高:未知
星座:摩羯座
人气:1°

介绍:董倩,女,197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满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毕业于北京大学,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的第一个节目是《焦点访谈》,先后主持过《新闻1+1》、《东方时空》、《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等节目。现任《面对面》、《新闻1+1》主持人2020年9月8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详细资料

个人履历

198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1989年毕业于北京八中

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1995年11月至1996年12月 《焦点访谈》国际组编辑。

1995年底,大学毕业后不久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考入了中央电视台,开始在《焦点访谈》国际组工作。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 《东方之子》出镜记者

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 《新闻调查》出镜记者

2003年4月至今 《央视论坛》《董倩面对面》《新闻1+1》主持

2011年10月出席金号奖2011"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颁奖晚会主持

个人生活

迅速扑面而来的新鲜事物竟会是这样陌生。我进了电视台,可根本不懂电视,连什么是编辑机都不懂!我所熟悉的是在自己家里看到的电视节目,而远远不是电视本身!后来我才知道,在电视台,是没有人主动辅导一个新人的,不懂的就要勤着问,勤着陪笑脸去迎人家的冷漠。当时我哪懂 。北大的4年养出来了清高、比别人多上几倍的自尊、还有,甚至是傲慢。而所有这一切,当我每天看着 办公室里的同事出出进进忙这忙那,自己却像个木头一样傻呆呆坐在分给我的办公桌前不知所措时,轰然倒塌。取代它们的是自卑。真是小姑娘啊,那种自卑几乎要了我的命。哪里晓得在往后的日子里,自卑有可能是时时侵袭咬噬那颗稚嫩纯真的心的。从那天起,她开始踏上了艰苦的记者的道路。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到中央电视台来上班的情景。那天,天是铅灰色的,天空中飘着无穷无尽的大雪花,冷得不得了。我早早地赶了4路车到东门传达室等制片人李小萍来接我进去。定的是9点,我恨不得8点就到了。后来才知道,我是参加招聘考试进台的,所以不象正式分配进来的同事,有完备的一套证件,每天可以目不斜视、傲然出入于把守大门的武警卫兵的眼前。我虽然被考试录取了,但一切还没有办理,所以站在东门外等,跟传达室里的一切人没有任何两样。那时候根本不懂这些 ,紧张兴奋地站在雪地里,紧紧地盯着东门里面出来的人,看哪一个像是接我的。哪里顾得上冷,人兴奋得直热。

第一次的印象太深了,我甚至记得那天我穿的是什么:细格布衬衫,灰色套头毛衣,牛仔背带裤,为了上班新买的锐步运动鞋,一条灰格的宽大羊毛围巾,一件米色的毛茸茸的羽绒服,还有一顶我妈给我织的蓝白花毛线帽子。我就是以这一身的学生气面对一切去了。

在主持节目

董倩认为,要想采访成功,首先气势上不能输,一定要让被采访者眼里有你。为了做到这一点,采访前的功课便不能不做足。

董倩觉得对于新闻来说,最首要的便是“准确”两字。如果你的提问不准确,或者说你的提问不够水准, 对方觉得你不具备与他们对话的资格,那么他们很可能就会敷衍你。

“朴素大方”是董倩对自己采访风格的评价,这也许得益于她的父母。虽然董倩是家里的独生女,但多年来,父母给她最大的影响就是“朴素 ”。

多年面对面的采访经验,董倩总结出一句话:让对方觉得你配坐在他面前。“不管什么人,部长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所谓‘配’,就是让对方感到‘你懂我说的话’。这样,“在日后的采访中,能让别人把你 当回事,还是一个‘配’字。你更加‘配’,他就会更重视你,采访出来的东西就会更客观、更准确。”

社会生活

2008年的汶川地震直播,对于董倩来说,与她之前主持过的“两会”报道,“神五”、“神六”发射等新闻直播经验相比,是“一场没有任何准备、不知道何时结束的大战”。她已经习惯了在主播台上,戴着耳机听导播的指挥,手里翻阅大量资料和信息,同时嘴里与嘉宾交谈的直播过程。而5月12日的晚间时段里,董倩和张羽搭档现身《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直播节目。当时董倩对地震完全不知情,是突然被调进直播室的。董倩告诉我:“在直播中,我和我的同事,一个接一个地哽咽、落泪,有观众给我们留言说,谢谢你们,天天陪我们一起担心、哭泣、愤怒,同时带给我们噩耗和希望的人。”

董倩是经历过无数次直播的主持人,早已百炼成钢,但是面对这次直播,她说这是她所遭遇到的最艰难的一次直播。难度最大的一点在于,地震发生太突然,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几乎没有什么资料准备。“有时电话打进来了,就要马上连线,通话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对方是谁,在什么地方,会带给我们什么消息。”由于时间紧张,在直播第一天,大家甚至是通过短信来部署当天的直播细节,比如需要的素材是什么,伤亡数字是多少,图片要多少张。

在直播开始的时候,面对地震,董倩所得到的信息和普通电视观众相差无几,几乎所有的新信息都是来自直播中和前方记者的交谈,那时前方记者拍摄的画面传不回来,董倩能做的就是尽量多问连线记者几个为什么,比如,部队深入到哪一个阶段了?又有多少人被救出来了?伤亡数字是多少?三天后,董倩又以记者身份出现在抗震救灾的一线。“我必须要上前线,在这样的大灾面前,深入一线采访,是每个记者应该尽到的责任。情况越是复杂,我越想知道是为什么。”

这次直播对于董倩和大部分主持人而言,是一次集体“不专业”的直播:张羽哽咽,赵普含泪……董倩这位平时被看做最专业、客观、冷静的新闻主播,在这次直播中,面对镜头,也难掩悲痛。镜片后面红红的眼睛,成了那段日子她最常见的表情,表面的平静难掩内心的焦虑。“看到那么多同胞失去生命,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自己做了这么多年主持人,从来没有这种时候,有时自己说了什么都不知道。”焦躁、无奈、感动、震动,这些情绪的交叉使得董倩在播报死伤数字、播送救援画面的同时,需要努力再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感情。那么多不幸集中在一起,而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我们每天都在感性和理性中挣扎,坐在直播间需要不停地压抑自己的情感。这次直播中,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说错话或者失误的时候,观众都很宽容。很多网友留言说,主持人也很辛苦,别再给他们额外的心理压力了。很让人感动。”董倩说。

主持节目

先后主持过《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新闻1+1》。

获得荣誉

2001年,获得第五届“金话筒奖”。

2020年9月8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会员中心